食管疾病

  • CD133在食管鳞癌肿瘤干性维持中的研究进展

    刘晓艺;倪蕾;杨丹妮;高社干;贾瑞诺;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已被证实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其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及机制仍在探索中。本文聚焦CD133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的关系,以及CD133通过糖基化修饰、去甲基化及对下游分子的调控而在食管鳞癌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进行综述,分析其在食管鳞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2025年03期 v.7;No.24 161-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阅读次数:3 ]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PFKFB3对食管癌患者预后及巨噬细胞极化作用的影响

    杨子涵;史浩林;孙佳春;

    目的 探究糖酵解关键基因PFKFB3在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EC)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以及PFKFB3与肿瘤微环境内免疫细胞的关系。方法 结合多个癌症组学数据库分析PFKFB3在EC中的表达,并评估PFKFB3对E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合免疫浸润分析,探索PFKFB3表达与多种免疫细胞相关性。通过体外实验研究EC细胞中PFKFB3沉默后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结果 PFKFB3在EC中高表达,且高表达PFKFB3的患者预后较差。PFKFB3表达水平与M2型巨噬细胞浸润程度密切相关,来自沉默PFKFB3的EC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可减少M0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的诱导分化。结论 PFKFB3是EC的关键代谢基因,影响肿瘤免疫微环境中M2型巨噬细胞分化,可能是EC潜在的治疗靶点。

    2025年03期 v.7;No.24 16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单细胞测序分析食管鳞癌中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分子特征

    冯智坤;刘子玉;苏晟瑜;张源芳;薛经纬;江亚南;

    目的 利用单细胞测序分析食管鳞癌中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特征,构建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预测模型。方法 合并GSE160269、GSE196756和GSE188900这3个数据集中食管鳞癌的单细胞测序数据,其中包含70个肿瘤样本和8个正常组织。利用Find All Markers函数对所有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亚群进行标识,研究其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然后用R Survival包中的coxph函数来构建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并通过构建的预后模型来预测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率。结果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肿瘤样本中的占比相比正常组织中的占比发生明显改变,分为7个亚群,每个亚群具有不同生物学功能。利用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中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相关的风险因子构建的预后预测模型,可以用来区分高风险人群和低风险人群。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食管鳞癌中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分子特征,并通过对其特征基因的分析构建了具有良好预测功能的预后模型。

    2025年03期 v.7;No.24 173-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6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 重组T7噬菌体溶菌酶的纯化及其牙龈卟啉单胞菌溶菌活性研究

    李研研;田重庆;郝雨杭;左嘉慧;张一鸣;陶星宇;李智涛;高社干;

    目的 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T7双链DNA噬菌体溶菌酶(T7 doublestranded DNA bacteriophage lysozyme,T7-Lys),并验证该酶对大肠杆菌及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的抗菌活性。方法 根据Gen Bank中的T7-Lys基因序列,并按大肠杆菌的密码子偏向进行优化,人工合成基因,构建p ET-28a(+)/(T7-Lys)原核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优化IPTG诱导浓度和大肠杆菌培养温度,通过SDS-PAGE分析可溶性目的蛋白的表达,确定大肠杆菌的最佳培养和诱导条件,通过亲和层析纯化T7-Lys,并评估不同浓度的T7-Lys对大肠杆菌和Pg的溶菌效果。结果 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p ET-28a(+)/T7-Lys重组表达质粒。通过Expasy软件的ProtParam工具预测,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19.15 k Da,亲水性总平均值为-0.565。最佳的IPTG诱导条件为0.5 mmol·L~(-1)的浓度和23℃的温度,最佳诱导时间为24 h。重组T7-Lys主要以可溶形式表达。实验室规模发酵,结果每升发酵液表达纯化后得到约79.26 mg的T7-Lys蛋白。T7-Lys对大肠杆菌具有溶菌作用,比活为29 081 U·mg~(-1),对Pg的溶菌作用更加明显,比活达到35 948 U·mg~(-1)。结论 成功构建p ET-28a(+)/T7-Lys重组蛋白表达质粒,并获得可溶性T7-Lys重组蛋白。T7-Lys对大肠杆菌和Pg等革兰氏阴性菌均具有显著的溶菌效果。

    2025年03期 v.7;No.24 182-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3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 微创Ivor-Lewis与Mckeown治疗胸下段食管癌临床疗效比较

    夏文强;李宁;陆超敬;

    目的 比较微创食管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 Ivor-Lewis与Mckeown治疗胸下段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82例胸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MIE Ivor-Lewis与MIE Mckeown组。234例MIE Mckeown组患者于胸腹腔镜下行经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胃代食管左颈吻合。248例MIE Ivor-Lewis患者于胸腹腔镜下行经胸腹食管癌根治术,胃代食管右侧胸腔内吻合。患者基线资料倾向性匹配后各纳入233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围术期以及长期随访资料。结果 MIE Mckeown组患者平均清扫淋巴结数为(26.1±9.7)个,显著多于MIE Ivor-Lewis组的(23.3±7.9)个(P<0.001),17例(7.29%) MIE Mckeown组患者围术期合并吻合口瘘,显著高于MIE Ivor-Lewis组(0.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E Mckeown组患者围术期声音嘶哑发生率为9.01%,显著高于MIE Ivor-Lewis组(4.29%)(P=0.041)。MIE Mckeown组患者5 a生存率为(50.9±6.9)%,低于MIE Ivor-Lewis组的(59.5±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3 7)。结论 MIE Ivor-Lewis与MIE Mckeown治疗胸下段食管癌的临床效果相当,但MIE Ivor-Lewis组围术期并发症低于MIE Mckeown组,是胸下段食管癌的理想术式。

    2025年03期 v.7;No.24 188-192+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 系统营养支持管理对食管癌放疗患者骨骼肌指数及放疗进程的影响

    张素梅;郭双双;向绪政;张会杰;

    目的 探讨系统营养支持管理对食管癌放疗患者骨骼肌指数及放疗进程的影响。方法 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119例食管癌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59)与B组(n=60)。A组实施常规干预,B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系统营养支持管理。比较两组的营养指标、骨骼肌指数及对放疗进程的影响。结果 干预4周、干预8周后,两组营养指标的水平均上升,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骨骼肌指数均上升,且B组高于A组(P<0.05); B组放疗延迟时间(T0期、T1期、T2期)短于A组(P<0.05)。结论 系统营养支持管理可减少食管癌放疗患者骨骼肌的丢失,提高患者机体营养水平,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

    2025年03期 v.7;No.24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纳米材料在食管癌化疗中的研究进展

    姚开元;石林林;张理;高震东;倪蕾;姚俊;高社干;赵安顺;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但由于其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目前缺乏易推广的筛查手段,在诊断时多数患者已处于中晚期,5 a生存率低、生存质量不佳。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来杀伤肿瘤细胞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作用范围广、无需定位、治愈率高等特点,已成为目前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纳米材料作为化疗药物的优良载体,已成为新兴的医工结合研究热点,为食管癌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本文综述了化疗的作用原理、纳米材料的分类及其在食管癌化疗中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食管癌化疗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7;No.24 197-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阅读次数:3 ]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 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王辉;于海明;张宇;

    目的 本研究探索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的治疗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术前新辅助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术前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 35例及对照组(术前仅接受新辅助化疗) 25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p CR、DCR和OR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R0切除、R1切除及手术治疗方式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3~+和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3~+和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得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总并发症的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除了皮疹和免疫性肺炎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行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且能在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5年03期 v.7;No.24 205-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可手术切除食管癌的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相娜娜;郑跃辉;

    目的 探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可手术切除食管癌的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4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前以新辅助化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可手术切除食管癌的新辅助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客观缓解率,降低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水平,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2025年03期 v.7;No.24 21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纳米粒子在食管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张泽群;吕源源;安君岭;

    食管癌作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等,但传统方法生存率低、副作用大且预后较差,已严重影响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近些年来,纳米技术迅猛发展,纳米颗粒以尺寸小、生物相容性好、可通过各种生物屏障以及副作用低等优势,在食管癌的靶向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同种类纳米粒子的结构和性质不同,其治疗食管癌的机制和效果也有比较明显的差别。本文综合近十年中外文献,总结当前纳米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提供靶向治疗食管癌的不同方式及应用,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2025年03期 v.7;No.24 216-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 晚期食管癌患者安宁疗护需求的质性研究

    陈文博;张盼盼;焦丹丹;焦瑞娟;张淑梅;赵莹;

    目的 调查晚期食管癌患者对安宁疗护的需求,为构建晚期食管癌患者安宁疗护照护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方法对13名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并对访谈资料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和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和10个副主题,即身体方面的需求(对进食的畏惧与无奈、对自身形象维持的渴望与妥协)、心理方面的需求(缓解负性情绪、情感支持)、社会方面的需求(医疗信息支持、社会活动支持)、精神方面的需求(表达爱、自我价值实现、生死教育)。结论 晚期食管癌患者存在多样化的需求,医护人员应组建多学科的安宁疗护团队,缓解患者的身心症状,满足患者对身体、心理、社会、精神方面的需求,以实现对患者“身、心、社、精”的全方位照护。

    2025年03期 v.7;No.24 227-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 食管癌放化疗患者的症状困扰及其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的关系

    杨文芳;李丹荔;

    目的 调查食管癌放化疗患者症状困扰情况并分析其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选取安阳市肿瘤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160例食管癌放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安德森胃肠道肿瘤症状量表(MDASI)、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患者症状困扰、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症状困扰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食管癌放化疗患者症状困扰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 160例患者症状困扰发生率为100%,其中胃口差(98.75%)、疲劳(98.13%)发生率最高;症状困扰得分为(3.46±0.42)分;在症状严重程度方面,胃口差、睡眠不安、疲乏、疼痛等症状的严重程度处于较高水平,得分分别为(5.36±0.62)分、(4.84±0.56)分、(4.25±0.51)分、(3.69±0.42)分;在症状困扰程度方面,对情绪、工作及生活乐趣的影响较为明显,得分分别为(4.52±0.56)分、(4.22±0.46)分、(4.08±0.4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弹性、社会支持是影响食管癌放化疗患者症状困扰的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症状困扰得分与CD-RISC、SPSS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食管癌放化疗患者症状困扰发生率较高,且受到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的影响,临床应加强针对性干预,以满足患者需求,减少症状困扰的发生。

    2025年03期 v.7;No.24 232-236+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阅读次数:3 ]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 应用膳食平衡指数评价肿瘤患者膳食质量

    蒋永红;赵珊珊;赵苗苗;李璞;朱绍英;梁行;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膳食质量,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及制定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首次入住郑州市中医院肿瘤科的成年患者52例,采用3 d 24 h膳食回顾法收集患者膳食摄入情况,并使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_22)评分方法评价其膳食质量。结果 调查肿瘤患者52例,其中30例为食管癌等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患者50%以上患者谷薯类、水果、蔬菜、奶类、大豆坚果类、鱼虾类和食物种类摄入不足。调查对象正端分平均值2.75,膳食摄入较适宜和适宜的占94.23%,负端分平均值33.88,55.77%患者为中高度摄入不足,膳食质量距平均分36.63分,摄入中高度不均衡者42.31%。发现A、B和C三种膳食模式,以模式B为主,未见D、E、F、G、H和I模式。结论 本次调查的肿瘤科患者膳食质量存在膳食失衡问题,主要表现为膳食摄入不足,建议加强营养健康指导,制定针对性营养干预措施。

    2025年03期 v.7;No.24 237-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 《食管疾病》投稿须知

    <正>《食管疾病》为专业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季刊,大16开,每期80页。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6-7381;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1-1455/R。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36-287办刊宗旨:刊载食管疾病领域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成果应用,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诊疗水平。本刊设有研究快报(含综述)、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流行病学研究、技术方法、经验交流、病例报告、临床病理讨论中医中药等栏目。1 投稿注意事项1.!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稿件的保密性、真实性及署名审査由作者单位负责。同时注明详细地址、邮编、E-mai 及联系电话。

    2025年03期 v.7;No.24 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